故宮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帝王舉行國家重要典禮的場所,其建筑技術、藝術及文化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位于屋頂里的鎮(zhèn)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于藻井之上,與帝王寶座上下呼應。符板寬約23厘米,高約37.5厘米,為梨木制作而成,前面還有香爐、燭臺、靈芝等供器。根據(jù)清代宮廷《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此符板作為鎮(zhèn)殿神符,于雍正九年(1731)八月十二日安放。而在此之前,雍正帝患重病,江西龍虎山道士婁近垣在故宮欽安殿設壇禮斗,以符水驅邪方術,使其病癥緩解。雍正帝對神符的“功效”深信不疑,下令安放符板,希望借助符板的“神力”來消災驅邪,并鞏固他對天下的統(tǒng)治。
故宮太和殿在明清時期是帝王舉行國家重要典禮的場所,其建筑技術、藝術及文化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典型代表。太和殿有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位于屋頂里的鎮(zhèn)殿符板就是其中之一。符板位于藻井之上,與帝王寶座上下呼應。符板寬約23厘米,高約37.5厘米,為梨木制作而成,前面還有香爐、燭臺、靈芝等供器。根據(jù)清代宮廷《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此符板作為鎮(zhèn)殿神符,于雍正九年(1731)八月十二日安放。而在此之前,雍正帝患重病,江西龍虎山道士婁近垣在故宮欽安殿設壇禮斗,以符水驅邪方術,使其病癥緩解。雍正帝對神符的“功效”深信不疑,下令安放符板,希望借助符板的“神力”來消災驅邪,并鞏固他對天下的統(tǒng)治。
太和殿符板正面從上到下分為4層,前三層屬于佛教內容,第四層屬于道教內容。最上面一層為“佛說大威德八字秘密心陀羅尼”經咒,該經咒認為文殊菩薩能夠護佑皇帝統(tǒng)治的國土安寧,各種災禍自然消除,皇帝及其家人平安吉祥。第二層為12位尊神的名字,這些尊神均源于東晉時期天竺藏佛經《佛說灌頂經》,且文中載有“若有邪神惡鬼往來入宮宅中者,見此神王名字鎮(zhèn)函之處,莫不退散馳走者也”,可說明這12尊神的主要作用是鎮(zhèn)殿護宅。第三層由左、中、右3部分組成,左邊為大白傘蓋心咒,中間為十相自在牌,右邊為六字真言咒,三者在佛教中均被認為具有消災解難、遇難成祥的功效。第四層為道教的璇璣八卦圖,含八卦圖與北斗九星。其中,八卦圖在道教中代表宇宙萬物,北斗九星即北斗七星(天樞、天璣、天璇、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加上輔、弼二星組成,在道教中掌管世間之厲鬼,被認為是控制人壽命的神符。符板背面刻有道教“太上秘法鎮(zhèn)宅靈符”字樣,下面有靈符72道,內容主要為驅鬼、祛病、保家、長壽,富貴等。這些靈符源于明代官修道藏《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神符,可認為是雍正帝消災驅邪,迎祥納福相關的72個愿望。
太和殿的鎮(zhèn)殿符板屬于我國古代鎮(zhèn)物之一。鎮(zhèn)物又名“厭勝物”,屬于我國民間傳統(tǒng)驅邪避災習俗中的常用器物,用鎮(zhèn)物驅邪避災是使用者基于主觀愿望,用某種物件來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鬼怪的做法。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七言絕句《元日》中“千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的桃符就是用來辟邪納福所用,因而屬于鎮(zhèn)物。當鎮(zhèn)物用于建筑上時,可表達對建筑及建筑使用者消災驅邪的愿望。如紫禁城古建筑屋頂兩端的螭吻就屬于克火的鎮(zhèn)物。太和殿符板上的佛教經咒和道教靈符內容均表達了鎮(zhèn)物的思想。其中,佛教認為或持有經咒或反復誦讀經咒,可消災避難。如唐代佛教類書《法苑珠林》卷六十之《咒谷子種之令無蠡蝗災起陀羅尼咒》載有“若欲種時,取種子一升,咒二十一遍,以谷著大種子之中種之,終不被蟲食,無有災蝗”,即使用經咒來防止蝗災。另靈符屬于道教的符箓。符箓一般由“圖、字、符號”組成,雕刻于木板上或書寫于紙上,然后放在特定位置,或者燒之,以達到祛災祈福的目的。道教鎮(zhèn)宅靈符的主要目的是驅除鬼魅妖魔。如成書于唐宋時期的敦煌寫本宅經之《護宅神歷卷》載有各種護宅神符,并解說“病患,此神符鎮(zhèn)四角,除云(去)百鬼,萬惡逍(消)除”,可反映靈符的鎮(zhèn)宅功能。
從科學角度講,太和殿頂棚內的鎮(zhèn)殿符板安放缺乏客觀規(guī)律依據(jù),且其內容屬于鬼神信仰,因而不具有科學價值。關于雍正帝自認為因“靈符”而病癥減輕的情況,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雍正帝信奉道教,喝下道士婁近垣提供的“符水”后,形成鬼魅已脫身的心里意識,因而自認為身體變好,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心理療法,而符箓本身并不具有醫(yī)療作用。類似的,符板上刻畫的強化皇權、消災驅邪、國泰民安的鎮(zhèn)物圖紋也并不能產生實際的功能,僅代表古代帝王的個人祈愿??梢哉J為,符板是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古人對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認識局限性的體現(xiàn)。
從文化角度講,太和殿的鎮(zhèn)殿符板內容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以及上述思想與古代民間信仰的結合,文化內涵豐富。儒家思想的“明德至善”,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以及佛家思想“普度眾生”均在符板內容中得以體現(xiàn)。太和殿頂棚內安放符板的做法與我國古代民間傳統(tǒng)鎮(zhèn)宅民俗相似,均為采用鎮(zhèn)物來表達驅邪納福的愿望。此外,太和殿符板還是解讀清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工具。由上可知,太和殿的鎮(zhèn)殿符板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深圳科普月】,了解更多科普月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