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為什么開個窗就能緩解你的暈車?
發(fā)布時間:2021-11-15
瀏覽次數:1316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圖片來源:pixabay

暈車時,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開窗通風,它是如何起效的呢?

撰文 | 塔拉·桑多拉(Tara Santora)

翻譯 | 謝汝雨

審校 | 孫琳鈺

想象一下,當你開著車剛駛上高速,正享受著剛剛開始的旅程,后座的孩子卻突然呻吟道:“我覺得不太舒服!”除了立即翻出一個嘔吐袋之外,你可能還會馬上把車窗打開,讓新鮮空氣進來。

所以為什么新鮮空氣能緩解暈車呢?

美國萊諾克斯希爾醫(yī)院(Lenox Hill Hospital)的急診醫(yī)生羅伯特·格拉特(Robert Glatter)表示,當試圖理解為什么新鮮的冷空氣能緩解暈車癥狀時,我們可以參考暈動?。╩otion sickness)相關的研究。

暈動病即人們通常所指的暈車、暈船、暈機甚至暈宇宙。發(fā)作時,人通常會找溫度低或者空氣流通性好的環(huán)境呆著來緩解癥狀,或是想辦法給身體降溫。事實上,暈車時犯惡心的真實機制的確與核心體溫有關。

忽低忽高的體溫?

暈動病的典型癥狀是惡心、嘔吐和出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暈車時人的核心體溫會下降——一項2014年發(fā)表在《體溫》(Temperature)上的研究指出,這個現象最早發(fā)現于150多年前一些暈船的水手身上,而科學家們直到近幾十年才開始對其進行研究。

暈車實驗中犯惡心的受試者(空心數據點)直腸溫度明顯下降了0.4℃,而沒犯惡心的受試者(實心數據點)直腸溫度變化不到0.1℃。(圖片來源:Eugene Nalivaiko et al., 2014)

研究發(fā)現,暈動病發(fā)作時人會有輕微的低體溫癥狀,并伴隨著“出冷汗”的體驗。這是因為此時皮膚中的毛細血管擴張,更多血液流經皮膚,向外環(huán)境散熱,導致核心體溫降低。與此同時,身體也會通過出汗進一步降低體溫。

當體溫降低時,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中控制體溫的下丘腦,會試圖增加產熱來抵消體溫的降低。因此,盡管實際上核心體溫低,但是暈車的人反而可能覺得熱,甚至面色潮紅。

體溫的降低以及體溫調節(jié)中樞對此作出的代償反應,正是人們暈車時犯惡心的原因。讓暈車的人接觸冷空氣,或是在他后頸或額頭冷敷幾分鐘,能減少其感覺燥熱、面色潮紅的癥狀。也正因為這些措施能抵消下丘腦導致的體溫升高,惡心感也往往能得到緩解。

適應性反應?

科學家并不確定為什么暈車時體溫會降低。一種可能的原因是,人在生病時往往沒有力氣獲得足夠的氧氣,降低體溫能減少組織的耗氧量,因為在較低的溫度下,細胞所需的氧氣會減少。格拉特醫(yī)生認為,這種體溫變化很可能是由某種細胞層面的不明機制導致的適應性反應。

同樣的,科學家也不清楚為什么暈動病導致的體溫降低和下丘腦導致的體溫代償性升高要引起惡心的癥狀。一種理論認為,犯惡心和降低體溫或許都是機體應對毒素時天然的自我防御機制。惡心通常會導致嘔吐,能幫助人體清除有毒物質。而據2016年發(fā)表于《生物學季度綜述》(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的文章,所謂的 “防御性低溫癥 “也是人體通過節(jié)省機體細胞所需的能量,將剩余能量用于保護自身,抵抗入侵的有毒物質。

格拉特醫(yī)生認為,檢測到毒素后防御性地降低體溫,很可能是動物演化出的一種生存手段。2014年的研究中提到的,人類和動物模型在中毒性休克時會發(fā)生“防御性低體溫”的證據也支持這一假說。在暈動癥發(fā)作時,視覺中快速變化的周圍環(huán)境與平衡感覺、本體感覺里靜止的身體產生矛盾,可能類似毒素一樣觸發(fā)了身體的防御機制,造成出冷汗、體溫下降和隨后的犯惡心等癥狀。這種基于體溫調控的理論或許能為科學家研究暈動病的機制提供新的方向。

原文鏈接:

https://www.livescience.com/why-cold-air-helps-nausea

論文鏈接: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008705/

《環(huán)球科學》11月新刊



歡迎掃碼聯系科普老師!

深圳科普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