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一直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不少人都想什么時候我們才能攻克癌癥?何時才能“天下無癌”?不過最近《自然》雜志旗下的《細胞死亡與分化》雜志公開了一個好消息:科學家或找到了癌細胞的“生死開關”。
科學家或找到了癌細胞的生死開關
2023 年 10 月,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小組確定了“CD95 受體”上一個可導致細胞死亡的關鍵表位,它可以導致癌細胞死亡。這種觸發(fā)程序性細胞死亡的新能力或為未來治愈癌癥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CD95 受體,通常又被稱為“死亡受體”,一旦被激活,就會釋放出導致細胞自毀的信號。
死亡受體的作用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樣,當被定位時,它們會觸發(fā)腫瘤細胞的程序性死亡。它們提供了一種新的癌癥治療辦法,可同時殺死腫瘤細胞,并為更有效的免疫療法鋪平道路。
但就目前來說,這條癌癥治愈之路還很遙遠,是否對所有癌癥都有效?是否會產(chǎn)生副作用?這些都還需要繼續(xù)研究。
不過我們如何讓自己“不得癌”可能比“患癌后治療癌癥”更重要!我們總結了8個有效的抗癌方法,能防很多癌!
這 8 個有效的抗癌方法,能防很多癌!
1?平時喝茶優(yōu)先選擇這 2 種
2020 年發(fā)表在《營養(yǎng)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喝茶真的可以預防癌癥,尤其是口腔癌。并且喝茶與胃癌、結直腸癌、膽道癌、肝癌等多種癌癥的風險降低有關。
茶葉的防癌效果主要與所含茶多酚類物質有關,而這一物質會在發(fā)酵過程中被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所氧化,導致其含量降低。就防癌效果來說:綠茶、白茶,不發(fā)酵或輕微發(fā)酵的效果最佳。
2?千萬別把自己吃得太胖
胖,也致癌?沒錯!2016 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發(fā)現(xiàn),超重或肥胖會增加至少 13 種癌癥的發(fā)病風險,包括:食道腺癌、結直腸癌、絕經(jīng)后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胃癌、膽囊癌、胰腺癌、甲狀腺癌、卵巢癌、腦膜瘤以及多發(fā)性骨髓瘤。
尤其是胖在肚子更危險!2021 年刊發(fā)在《BMC醫(yī)學》上一項 350 萬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腰粗肚子大”的人患癌風險高,而且腰圍越粗,患癌風險就越大。
3?少吃這三類促炎食物
按照膳食炎癥指數(shù)評分方法來看,以下幾種食物都屬于促炎食物:
高糖、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攝入過多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刺激炎癥分子的表達,比如精細的主食以及含糖較高的食物。
高鹽食物。食鹽攝入過高不僅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會刺激炎癥反應,對靶器官造成損害,比如烹調鹽放得過多、常吃鹽漬肉、咸菜。
反式脂肪酸。經(jīng)常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會促進炎癥的發(fā)生,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4?少吃高糖食物、飲料
2022 年 6 月,來自南卡羅來納大學、哈佛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在《營養(yǎng)學最新發(fā)展》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喝一份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相較于每月喝不超過 3 份含糖飲料的女性,肝癌風險上升 78%。
2019 年一項超過 10 萬人的研究成果顯示,每天飲用 100 毫升含糖飲料會使整體患癌概率提高 18%。
5?盡量不喝酒、不吸煙
煙酒可以稱之為癌癥“催化劑”。一支煙、一口酒導致多類型癌癥甚至多種疾病,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的內容了。而無論是煙還是酒,最安全的劑量都是“0”!因此,想要避免癌癥的發(fā)生,首先要做到戒煙、戒酒。
6?堅持運動真的能防癌
缺乏身體活動、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也是癌癥的風險因素之一。相反,增加身體活動則有助于降低患癌風險。2021 年 9 月發(fā)表在《體育運動醫(yī)學與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運動不僅能改善整體健康,還會釋放出一種減緩癌細胞生長的“秘密武器”,運動后的肌細胞因子就具有抑制腫瘤生長的能力,給身體內創(chuàng)造一個“抑癌環(huán)境”。
7?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作息要規(guī)律,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建議成年人每天要保證 6~8 小時的睡眠,關鍵是不要熬夜。另外記住,晚上不要開燈睡覺。
8?及早發(fā)現(xiàn)癌癥體檢很重要
到了一定年齡,總會有一些大小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身邊很多人發(fā)現(xiàn)癌癥時,不少都是 50 歲左右的年紀。從中國腫瘤期刊刊發(fā)的《2003-2007 年中國癌癥發(fā)病分析》中,關于癌癥年齡與發(fā)病率的曲線可以看出,人過中年后,癌癥開始發(fā)病,到 50~60 歲的時候,發(fā)病率直線上升。所以定期體檢很重要,及時發(fā)現(xiàn)癌癥的苗頭,把癌癥扼制在萌芽中。
《2003-2007年中國癌癥發(fā)病分析》截圖
參考資料
[1]Mondal T, Gaur H, Wamba BEN, Michalak AG, Stout C, Watson MR, Aleixo SL, Singh A, Condello S, Faller R, Leiserowitz GS, Bhatnagar S, Tushir-Singh J. Characterizing the regulatory Fas (CD95) epitope critical for agonist antibody targeting and CAR-T bystander function in ovarian cancer. Cell Death Differ. 2023 Oct 14. doi: 10.1038/s41418-023-01229-7.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838774.
[2]Kim TL, Jeong et al.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An Umbrell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Adv Nutr. 2020 Nov 16;11(6):1437-1452.
[3]2023-08-31廣州市衛(wèi)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喝茶防癌我聽過,喝茶為什么也會致癌?》
[4]Eight additional cancer types associated with excess body fatness.Healio.August 24, 2016
[5]Recalde, M., Davila-Batista, V., Díaz, Y.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26 types of cancer: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5 million adults in Spain. BMC Med 19, 10 (2021).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0-01877-3
[6]2022-11-14科學辟謠《抗炎飲食怎么吃?推薦這種飲食模式》
[7]Association Between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and Liver Cancer Risk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https://doi.org/10.1093/cdn/nzac052.026
[8]2021-12-14健康時報《限糖能防癌》
[9]Myokine Expression and Tumor-suppressive Effect of Serum following 12 Weeks of Exercise in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on ADT.https://journals.lww.com/acsm-msse/Fulltext/2022/02000/Myokine_Expression_and_Tumor_Suppressive_Effec
[10]陳萬青,鄭榮壽, 張思維, et al. 2003~2007年中國癌癥發(fā)病分析[J]. 中國腫瘤, 2012(3).
策劃制作
來源|健康時報
審核|唐芹 中華醫(y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責編丨楊雅萍
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
我們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ōu)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或加入深i科普群,不定時分享各類科普活動